影像033.jpg

自從上上星期,公視節目《誰來晚餐2》開播之後,我又成了每天看完新聞接著看節目的電視小孩。或許因為經歷過充滿張力的家庭生活,使得我對「家庭故事」充滿了興趣;不過說實在的,我很少認識自稱家庭幸福美滿的朋友,可能每個家庭中,一定要有些問題,才叫做正常家庭吧!

雖然從第一季開始,就可以看到製作單位刻意選擇多元化的家庭類型,雙親核心小家庭、數代同堂大家庭、單親、異國、同志、單身、遠距離等等家庭,不過到了第二季,除了家庭型態之外,更細膩的注意到家庭成員之間不同的分工與特質。

第一季的時候,幾乎永遠看到的就是媽媽/女人在廚房忙的團團轉,爸爸/男人在廚房外不知所措,或是聊天晃來晃去。

第二季裡面有好些性別分工相反的家庭,很是讓我欣賞。像是爸爸請育嬰假在家帶小孩,可以感覺到讓一個大人能擁有充足的時間陪孩子等孩子的時候,孩子能夠用他自己的速度得到多大的安全感,也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這位爸爸終於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自我;或是被迫成為單親爸爸,不是急著再找另一個女人承擔家務育兒,而是願意重新花時間學習維繫生活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細微瑣事。

有太多生活細微的瑣事,往往被媽媽/女人們快速解決完畢,因此使得某些家庭成員喪失學習過生活的機會。總之,希望這樣的家庭圖像多多益善,讓更多人能夠看到多元的家庭型態一樣可以運作,一樣可以讓人充滿幸福感。

Seeing is believing」這句諺語在破解許多古時候傳下來的習慣或觀念,有時候還真能發揮作用。上週六下午,剛好是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最新紀錄片《女生正步走》的高雄首映會,卻不巧碰上我還有活動不克前往。但是根據代為出席的工讀生回來轉告,原來這部蕭家第一位女主祭的事件成真之後,新聞一出,震動了全台各地好些家族宗親會,討論著如何重新正視女性祖先,或是考慮改變一些原先堅持「祖先就是這樣做,這是古時候傳下來,所以不能改變」的祭祀習慣。

聽到這些消息,我還甚為驚訝,原來,我們以為堅不可破、牢不可催的傳統習俗,不是不能改變,而是因為沒有親眼見識其他做法,心中疑慮無法消除,所以才堅持無法改變。

越是流傳久遠的觀念與事務,也許越難改變,像是雙薪家庭的普遍存在,也難以改變刻板的性別分工。總是有人(甚至是當事人自己)會對男人做家事、女人賺錢有意見。但是,有這些多元的圖像呈現在更多人眼前的時候,有些原本讓人困擾、怨恨、不解的事情,也許多了一條出路,也或許有一點點的撼動。

(性別運動者

 

http://publish.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301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mensli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